第两百四十四章 赵煦:还是灭了西贼最划算
推荐阅读:大魏读书人、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盛唐风华、银狐、逆鳞、续南明
一秒记住【3Q小说网 www.3qxs.cc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梁乙逋看着自己手上那张皱巴巴的纸。
这是前些天,嵬名谟铎从汴京带回来的,梁乙逋一直藏着它,没有给任何人看,为了防止消息走漏,梁乙逋甚至都没有让嵬名谟铎等进入兴庆府,而是直接将这些人打发去了甘州,并派人严加监视。
因为这张纸上的内容,太过骇人!
宋辽新约,宋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,变成了三百万贯交子。
三百万贯交子?!
梁乙逋长长吁出一口气。
交子是什么?梁乙逋有所耳闻。
那是一种南蛮的纸,可以充作钱来使用,尽管梁乙逋不清楚南蛮是怎么做到的,但现在宋辽新约约定这三百万贯交子,可以视作三百万贯铜钱。
这就太可怕了。
让梁乙逋夜不能寐!
北朝素来好利现在南蛮将这么大的好处拱手送上。
而北朝得了南蛮这么大好处,自然从此就会偏向南蛮。
于是,北朝的一切反应,都已经有解释了。
梁乙逋自问,若南蛮肯给他每年三百万贯,他也愿意率兵北上,去威胁北朝的西京和草原。
梁乙逋握着手中的纸,喃喃自语:“三百万贯……三百万贯……”
若是南蛮肯给他这么多钱就好了!
可惜……
梁乙逋明白,这不大可能,但依旧忍不住的去想这个事情。
宋辽新约的内容,他已经能背了。
自然知道,那三百万贯是怎么来的?
南蛮将原来要给北朝的岁币,变作本金,然后用这个本金发行交子。
然后由北朝皇帝指定地点、指定货物以交子进行贸易交割。
“北朝皇帝有了这么大一笔受自己控制的钱……他能做的事情,就多了!”梁乙逋轻声说着:“北朝北院各部,基本都能被这些财帛填饱肚子……”
大白高国和北朝的北院体制,相差无几。
都是部落大于皇帝,家族大于部落。
所以,从毅宗到秉常,才会对汉化孜孜以求,他们图的是汉化吗?
不!
是汉化带来的中央集权,是皇帝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特权。
所以,北朝自圣宗之后,才会厉行汉化,完善体制,削弱宗室诸王的权力,开始中央集权。
这也是梁氏能够秉政的原因——党项各部都不想,让兀卒的权力,深入他们的部落、家族之中。
要是他也能有一笔只受他控制的庞大财富……
梁乙逋咽了咽口水。
尽管他清楚,这不可能!南蛮不可能给他这个便宜占。
但他依旧忍不住的想。
大白高国,不缺白银、黄金。
占据河西走廊,毗邻丝绸之路的党项人,当然也能享受到丝绸之路的好处。
若是可以将国中那些,只能给佛像刷金粉,或者制成首饰的黄金白银,拿去南蛮换成钱……
而且是只有他能支配的钱……
梁乙逋的胸膛,剧烈的起伏着。
那么,梁氏就未尝不能在大白高国,进行一次类似田氏代齐的操作。
“国相……”梁乙逋的亲信家臣梁思讹来到他面前,跪下来拜道:“太后方才下旨,遣嵬名济等往南朝进贡山陵助役马……”
梁乙逋回过神来,看向梁思讹,嗯了一声,在野心的驱动下,梁乙逋鬼使神差的说道:“叫嵬名济来见我!”
……
青唐城。
阿里骨已经换上了武威郡王的朝服,率着青唐六部的首领,跪在地上,听着来自汴京使者宣读的圣旨。
听着使者那抑扬顿挫的宣读着册封他继任邈川大首领、武威郡王的诏命。
阿里骨心情有些激动。
吐蕃人畏服贵种,自然不仅仅是赞普的血脉。
来自中原的汉家阿舅的册封,在吐蕃人心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。
这是大唐的遗产。
那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帝国,不仅仅在整个西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也给它曾经最大的对手,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。
随着吐蕃帝国的崩溃,来自大唐的阴影在吐蕃人心中就越发厚重。
故而,即使是当年有着赞普血脉的唃厮啰,在建立青唐政权的时候,也需要孜孜不断的向中原请封。
他需要来自汉家阿舅的承认,才能成为青唐六部都认可和服从的首领。
现在的阿里骨就更需要了!
他体内没有赞普的血脉在流淌,青唐六部的首领们,已经都在蠢蠢欲动了。
阿里骨听到风声,六部的贵族,已经有人在串联想要回雪山高原,再寻找一位赞普的嫡系血脉回来,继承青唐赞普的位置。
所以,现在来自中原的汉家阿舅的册封和认可,对阿里骨来说不啻是久旱之后降下的甘露。
所以,他才会如此郑重的召集青唐六部的首领,还亲自跪接圣旨!
将旨意接下来,阿里骨正要按照传统,向前来宣旨的使者,送上黄金、玛瑙、白银等礼物。
使者却微笑着,拉住了他:“郡王,可否借一步说话?”
阿里骨点头:“天使请!”
便将这位使者请到了青唐城特别开辟的武威郡王府的一个厢房之中。
“郡王可知,西贼前时遣使朝我大宋,言郡王曾遣大将青宜结鬼章,欲与西贼联手叛我大宋之事?”
阿里骨听着,心中暗骂了一声:“该死的党项贱婢!”
吐蕃人当然有理由看不起党项人。
当年吐蕃赞普迎娶大唐公主的时候,党项人只配在路边磕头。
嘴上阿里骨却是堆着笑,解释起来:“那定是青宜结鬼章这个乱臣贼子,背着臣私下和西贼勾连!”
“请天使转告大宋太皇太后、皇太后陛下还有大皇帝陛下……”
“就说武威郡王臣阿里骨及邈川各部永忠大宋天子!”
使者看着阿里骨,似笑非笑的说道:“两宫慈圣和皇帝陛下,当然是信得过郡王的,不然也不会遣吾来册封郡王……”
“只是……”
“郡王部下,得好好管管才是!”
阿里骨连忙不断点头:“是……是……使者说得对……”
但在心中,他却已经有着杀心。
因为,在阿里骨看来,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。
中原的宋人,已经知道了他的大将青宜结鬼章和党项人的勾结。
他能杀了青宜结鬼章,或者将这个他最倚重的大将交给中原处置吗?
不能。
如此一来,他就必然获罪中原!
中原的天子就可能在将来支持其他人,譬如说在熙河就有现成的赞普血脉。
时机成熟的话,他们就会武力护送木征兄弟回来。
所以,阿里骨知道他必须早做准备,用武力逼迫中原天子承认他的地位。
也用武力,向青唐六部证明,他比他的养父的兄弟和儿子们更合格。
顺便,将唃厮啰最后的血脉也斩尽杀绝,彻底断绝中原的念想!
只是……
宋军太能打了……阿里骨想起当年,他的养父被宋军打的到处流窜的事情。
他知道,必须寻找盟友。
谁呢?
党项人已经靠不住了,就只能去找回鹘人后面的辽人。
于是,阿里骨送走宋使,回头立刻派人绕道西域回鹘人的地盘,前往辽国。
他希望得到辽国的册封和支持。
……
在西夏和青唐的纷纷扰扰中,汴京城的树叶就已经黄了。
秋风吹拂着御花园,落叶在花园的小径中飘落。
已是元丰八年的九月乙酉(十八)。
赵煦坐在凉亭里,屁股下垫着柔软温暖的裘垫,至于衣服他则换成了更加保温的厚衣。
宋用臣来到他面前,拜道:“大家,臣回来了!”
赵煦放下手里的书对宋用臣道:“宋宣政一路辛苦了……”
“不敢!”
“和我说说看,这一路勘探东流道,有何结果?”
宋用臣答道:“奏知陛下,臣奉旨勘察东流道泥沙淤积情况……”
“已大体将东流河道淤积严重之地,绘于图上……”
便将一张卷起来的元书纸呈递在手中。
赵煦让冯景接过,拿在手里认真看了看,然后叹了一声:“东流道淤积已经如此严重了吗?”
宋用臣点点头:“此水之天性也……”
赵煦吁出一口气:“是啊,水之天性也!”
然后,他看着宋用臣,问道:“若是每年冬季,雇佣民夫清淤,可否缓解?”
宋用臣摇摇头:“东流道流经数州之地,若是清淤……工程太大,耗费太多……且今年清淤,明年又会淤积……”
赵煦点点头,他也知道是这样,但除此之外,以如今的技术条件,便只能选择工程量更大,耗资更多的项目了,而这些项目暂时都不具备可行性。
这也是赵煦为何要鼓噪登、莱淘金热的原因之一。
廉价的青壮劳动力,在任何时候都缺。
只要登莱的淘金热,能像景佑年间一样,聚集十几万青壮去京东路。
那么,不止开矿的劳动力是现成的。
就连挖河、清淤的劳动力也是现成的。
根本不需要在京东路征发、雇佣,也不会破坏脆弱的小农经济。
简直赚麻了。
赵煦叹息几声,对宋用臣道:“为今之计,也只能先清淤,再想其他办法了……”
宋用臣再拜,道:“其实……有一个办法……”
“梁山泊……”
赵煦一听,就知道宋用臣在说什么了,立刻摇头:“太难了!”
赵煦清楚,宋用臣指的是王安石在熙宁年间提过的一个计划。
先封闭梁山泊,在其下游建立堤岸,然后开凿一条运河,将梁山泊和黄河相连。
这条运河平时通航,洪水的时候,就用来泄洪。
将洪水导入梁山泊,如此一举两得。
既可以泄洪,也可以让含有泥沙的黄河水在水泊梁山自然淤积,不断创造出良田。
这个计划是王安石受到刘攽的启发提出的。
当时,有人和王安石建议——梁山泊八百里水泽,若可以将水都排出去,那么就可以得到八百里良田。
王安石很兴奋,将这个想法和刘攽说了,然后问刘攽:“这梁山泊的水,哪里可以容纳呢?”
刘攽回答:“在旁边再挖一个八百里的湖就可以了!”
王安石被一语点醒大笑而止。
但后来,王安石又突发奇想。
既然梁山泊的水没地方排,那我引黄河水去淤积总可以了吧?
然后,一算工程量……
朝野久久无语,这是再造一条大运河的工程量!
隋炀帝前车之鉴在那里,谁敢再上马这样的超级工程?
可没有人想被称赞什么‘共与大禹论功不算多’
赵煦看向宋用臣,问道:“可否如引洛清汴般,引几条清水河的河水,冲刷关键淤积河段?”
宋用臣摇摇头:“若是这样,还不如导黄河水入梁山泊……”
“且黄河不比汴河,没有什么河流比黄河更强……随意导河入黄,到了汛期,黄河水倒灌……”
赵煦愣住了,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。
“那用狭河木岸呢?”赵煦问。
“这倒是可行……”宋用臣道:“只是东流道本就不宽,再用狭河,水道就更狭窄了……”
“一旦汛期,恐怕都会被冲毁……”
赵煦吁出一口气。
他知道的,只能慢慢来。
便对宋用臣道:“我欲以卿为都大提点东流道清淤大使……”
“且先将淤积最严重的几条河段,清理一遍……再设置些狭河木岸,稳住河道……能缓一岁是一岁……”
送走宋用臣,赵煦揉了揉太阳穴。
然后微微吁出一口气。
他当然知道,明清两代用束水攻沙治河。
可现在,技术不成熟,条件也不具备。
束水攻沙,需要大建堤坝!
此外,还需要沿着黄河下游,特别是东流道和北流道的流经区域,大量蓄水,修建人工水库。
原理和宋用臣导洛清汴以及狭河木岸是一样的。
利用清水本身的力量,将黄河河床淤积的部分冲走,也利用河道的力量,来给水流加速。
但,这同样治标不治本。
因为上游和中游的来沙量决定了一切。
“先等等吧……”
“等沈括搞出了水泥什么的,再去慢慢的实验……”
“还来得及!”赵煦喃喃自语。
下次大洪水,要等到元符二年,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。
说不定,到时候,已经灭了西贼,控制住了黄河上游,那就能通过植树从源头减少泥沙,从而将下游的水患降到最低!
这样岂不比现在大兴土木要强?
赵煦可记得元朝为了治河,搞出了‘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’的事情。
所以啊……
“还是灭了西贼,更划算!”
注:王安石欲引黄河水进梁山泊的事情,我忘了是在那里看过的,查了好久没查到,只记得是好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资料,印象很模糊了。所以有可能有错误,甚至可能是我自己记忆错乱。
姑且用之!
就当是苏轼的论刑赏之忠厚吧。
(本章完)
梁乙逋看着自己手上那张皱巴巴的纸。
这是前些天,嵬名谟铎从汴京带回来的,梁乙逋一直藏着它,没有给任何人看,为了防止消息走漏,梁乙逋甚至都没有让嵬名谟铎等进入兴庆府,而是直接将这些人打发去了甘州,并派人严加监视。
因为这张纸上的内容,太过骇人!
宋辽新约,宋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,变成了三百万贯交子。
三百万贯交子?!
梁乙逋长长吁出一口气。
交子是什么?梁乙逋有所耳闻。
那是一种南蛮的纸,可以充作钱来使用,尽管梁乙逋不清楚南蛮是怎么做到的,但现在宋辽新约约定这三百万贯交子,可以视作三百万贯铜钱。
这就太可怕了。
让梁乙逋夜不能寐!
北朝素来好利现在南蛮将这么大的好处拱手送上。
而北朝得了南蛮这么大好处,自然从此就会偏向南蛮。
于是,北朝的一切反应,都已经有解释了。
梁乙逋自问,若南蛮肯给他每年三百万贯,他也愿意率兵北上,去威胁北朝的西京和草原。
梁乙逋握着手中的纸,喃喃自语:“三百万贯……三百万贯……”
若是南蛮肯给他这么多钱就好了!
可惜……
梁乙逋明白,这不大可能,但依旧忍不住的去想这个事情。
宋辽新约的内容,他已经能背了。
自然知道,那三百万贯是怎么来的?
南蛮将原来要给北朝的岁币,变作本金,然后用这个本金发行交子。
然后由北朝皇帝指定地点、指定货物以交子进行贸易交割。
“北朝皇帝有了这么大一笔受自己控制的钱……他能做的事情,就多了!”梁乙逋轻声说着:“北朝北院各部,基本都能被这些财帛填饱肚子……”
大白高国和北朝的北院体制,相差无几。
都是部落大于皇帝,家族大于部落。
所以,从毅宗到秉常,才会对汉化孜孜以求,他们图的是汉化吗?
不!
是汉化带来的中央集权,是皇帝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特权。
所以,北朝自圣宗之后,才会厉行汉化,完善体制,削弱宗室诸王的权力,开始中央集权。
这也是梁氏能够秉政的原因——党项各部都不想,让兀卒的权力,深入他们的部落、家族之中。
要是他也能有一笔只受他控制的庞大财富……
梁乙逋咽了咽口水。
尽管他清楚,这不可能!南蛮不可能给他这个便宜占。
但他依旧忍不住的想。
大白高国,不缺白银、黄金。
占据河西走廊,毗邻丝绸之路的党项人,当然也能享受到丝绸之路的好处。
若是可以将国中那些,只能给佛像刷金粉,或者制成首饰的黄金白银,拿去南蛮换成钱……
而且是只有他能支配的钱……
梁乙逋的胸膛,剧烈的起伏着。
那么,梁氏就未尝不能在大白高国,进行一次类似田氏代齐的操作。
“国相……”梁乙逋的亲信家臣梁思讹来到他面前,跪下来拜道:“太后方才下旨,遣嵬名济等往南朝进贡山陵助役马……”
梁乙逋回过神来,看向梁思讹,嗯了一声,在野心的驱动下,梁乙逋鬼使神差的说道:“叫嵬名济来见我!”
……
青唐城。
阿里骨已经换上了武威郡王的朝服,率着青唐六部的首领,跪在地上,听着来自汴京使者宣读的圣旨。
听着使者那抑扬顿挫的宣读着册封他继任邈川大首领、武威郡王的诏命。
阿里骨心情有些激动。
吐蕃人畏服贵种,自然不仅仅是赞普的血脉。
来自中原的汉家阿舅的册封,在吐蕃人心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。
这是大唐的遗产。
那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帝国,不仅仅在整个西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也给它曾经最大的对手,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。
随着吐蕃帝国的崩溃,来自大唐的阴影在吐蕃人心中就越发厚重。
故而,即使是当年有着赞普血脉的唃厮啰,在建立青唐政权的时候,也需要孜孜不断的向中原请封。
他需要来自汉家阿舅的承认,才能成为青唐六部都认可和服从的首领。
现在的阿里骨就更需要了!
他体内没有赞普的血脉在流淌,青唐六部的首领们,已经都在蠢蠢欲动了。
阿里骨听到风声,六部的贵族,已经有人在串联想要回雪山高原,再寻找一位赞普的嫡系血脉回来,继承青唐赞普的位置。
所以,现在来自中原的汉家阿舅的册封和认可,对阿里骨来说不啻是久旱之后降下的甘露。
所以,他才会如此郑重的召集青唐六部的首领,还亲自跪接圣旨!
将旨意接下来,阿里骨正要按照传统,向前来宣旨的使者,送上黄金、玛瑙、白银等礼物。
使者却微笑着,拉住了他:“郡王,可否借一步说话?”
阿里骨点头:“天使请!”
便将这位使者请到了青唐城特别开辟的武威郡王府的一个厢房之中。
“郡王可知,西贼前时遣使朝我大宋,言郡王曾遣大将青宜结鬼章,欲与西贼联手叛我大宋之事?”
阿里骨听着,心中暗骂了一声:“该死的党项贱婢!”
吐蕃人当然有理由看不起党项人。
当年吐蕃赞普迎娶大唐公主的时候,党项人只配在路边磕头。
嘴上阿里骨却是堆着笑,解释起来:“那定是青宜结鬼章这个乱臣贼子,背着臣私下和西贼勾连!”
“请天使转告大宋太皇太后、皇太后陛下还有大皇帝陛下……”
“就说武威郡王臣阿里骨及邈川各部永忠大宋天子!”
使者看着阿里骨,似笑非笑的说道:“两宫慈圣和皇帝陛下,当然是信得过郡王的,不然也不会遣吾来册封郡王……”
“只是……”
“郡王部下,得好好管管才是!”
阿里骨连忙不断点头:“是……是……使者说得对……”
但在心中,他却已经有着杀心。
因为,在阿里骨看来,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。
中原的宋人,已经知道了他的大将青宜结鬼章和党项人的勾结。
他能杀了青宜结鬼章,或者将这个他最倚重的大将交给中原处置吗?
不能。
如此一来,他就必然获罪中原!
中原的天子就可能在将来支持其他人,譬如说在熙河就有现成的赞普血脉。
时机成熟的话,他们就会武力护送木征兄弟回来。
所以,阿里骨知道他必须早做准备,用武力逼迫中原天子承认他的地位。
也用武力,向青唐六部证明,他比他的养父的兄弟和儿子们更合格。
顺便,将唃厮啰最后的血脉也斩尽杀绝,彻底断绝中原的念想!
只是……
宋军太能打了……阿里骨想起当年,他的养父被宋军打的到处流窜的事情。
他知道,必须寻找盟友。
谁呢?
党项人已经靠不住了,就只能去找回鹘人后面的辽人。
于是,阿里骨送走宋使,回头立刻派人绕道西域回鹘人的地盘,前往辽国。
他希望得到辽国的册封和支持。
……
在西夏和青唐的纷纷扰扰中,汴京城的树叶就已经黄了。
秋风吹拂着御花园,落叶在花园的小径中飘落。
已是元丰八年的九月乙酉(十八)。
赵煦坐在凉亭里,屁股下垫着柔软温暖的裘垫,至于衣服他则换成了更加保温的厚衣。
宋用臣来到他面前,拜道:“大家,臣回来了!”
赵煦放下手里的书对宋用臣道:“宋宣政一路辛苦了……”
“不敢!”
“和我说说看,这一路勘探东流道,有何结果?”
宋用臣答道:“奏知陛下,臣奉旨勘察东流道泥沙淤积情况……”
“已大体将东流河道淤积严重之地,绘于图上……”
便将一张卷起来的元书纸呈递在手中。
赵煦让冯景接过,拿在手里认真看了看,然后叹了一声:“东流道淤积已经如此严重了吗?”
宋用臣点点头:“此水之天性也……”
赵煦吁出一口气:“是啊,水之天性也!”
然后,他看着宋用臣,问道:“若是每年冬季,雇佣民夫清淤,可否缓解?”
宋用臣摇摇头:“东流道流经数州之地,若是清淤……工程太大,耗费太多……且今年清淤,明年又会淤积……”
赵煦点点头,他也知道是这样,但除此之外,以如今的技术条件,便只能选择工程量更大,耗资更多的项目了,而这些项目暂时都不具备可行性。
这也是赵煦为何要鼓噪登、莱淘金热的原因之一。
廉价的青壮劳动力,在任何时候都缺。
只要登莱的淘金热,能像景佑年间一样,聚集十几万青壮去京东路。
那么,不止开矿的劳动力是现成的。
就连挖河、清淤的劳动力也是现成的。
根本不需要在京东路征发、雇佣,也不会破坏脆弱的小农经济。
简直赚麻了。
赵煦叹息几声,对宋用臣道:“为今之计,也只能先清淤,再想其他办法了……”
宋用臣再拜,道:“其实……有一个办法……”
“梁山泊……”
赵煦一听,就知道宋用臣在说什么了,立刻摇头:“太难了!”
赵煦清楚,宋用臣指的是王安石在熙宁年间提过的一个计划。
先封闭梁山泊,在其下游建立堤岸,然后开凿一条运河,将梁山泊和黄河相连。
这条运河平时通航,洪水的时候,就用来泄洪。
将洪水导入梁山泊,如此一举两得。
既可以泄洪,也可以让含有泥沙的黄河水在水泊梁山自然淤积,不断创造出良田。
这个计划是王安石受到刘攽的启发提出的。
当时,有人和王安石建议——梁山泊八百里水泽,若可以将水都排出去,那么就可以得到八百里良田。
王安石很兴奋,将这个想法和刘攽说了,然后问刘攽:“这梁山泊的水,哪里可以容纳呢?”
刘攽回答:“在旁边再挖一个八百里的湖就可以了!”
王安石被一语点醒大笑而止。
但后来,王安石又突发奇想。
既然梁山泊的水没地方排,那我引黄河水去淤积总可以了吧?
然后,一算工程量……
朝野久久无语,这是再造一条大运河的工程量!
隋炀帝前车之鉴在那里,谁敢再上马这样的超级工程?
可没有人想被称赞什么‘共与大禹论功不算多’
赵煦看向宋用臣,问道:“可否如引洛清汴般,引几条清水河的河水,冲刷关键淤积河段?”
宋用臣摇摇头:“若是这样,还不如导黄河水入梁山泊……”
“且黄河不比汴河,没有什么河流比黄河更强……随意导河入黄,到了汛期,黄河水倒灌……”
赵煦愣住了,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。
“那用狭河木岸呢?”赵煦问。
“这倒是可行……”宋用臣道:“只是东流道本就不宽,再用狭河,水道就更狭窄了……”
“一旦汛期,恐怕都会被冲毁……”
赵煦吁出一口气。
他知道的,只能慢慢来。
便对宋用臣道:“我欲以卿为都大提点东流道清淤大使……”
“且先将淤积最严重的几条河段,清理一遍……再设置些狭河木岸,稳住河道……能缓一岁是一岁……”
送走宋用臣,赵煦揉了揉太阳穴。
然后微微吁出一口气。
他当然知道,明清两代用束水攻沙治河。
可现在,技术不成熟,条件也不具备。
束水攻沙,需要大建堤坝!
此外,还需要沿着黄河下游,特别是东流道和北流道的流经区域,大量蓄水,修建人工水库。
原理和宋用臣导洛清汴以及狭河木岸是一样的。
利用清水本身的力量,将黄河河床淤积的部分冲走,也利用河道的力量,来给水流加速。
但,这同样治标不治本。
因为上游和中游的来沙量决定了一切。
“先等等吧……”
“等沈括搞出了水泥什么的,再去慢慢的实验……”
“还来得及!”赵煦喃喃自语。
下次大洪水,要等到元符二年,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。
说不定,到时候,已经灭了西贼,控制住了黄河上游,那就能通过植树从源头减少泥沙,从而将下游的水患降到最低!
这样岂不比现在大兴土木要强?
赵煦可记得元朝为了治河,搞出了‘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’的事情。
所以啊……
“还是灭了西贼,更划算!”
注:王安石欲引黄河水进梁山泊的事情,我忘了是在那里看过的,查了好久没查到,只记得是好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资料,印象很模糊了。所以有可能有错误,甚至可能是我自己记忆错乱。
姑且用之!
就当是苏轼的论刑赏之忠厚吧。
(本章完)